原文載于我的份務豆瓣
應不少朋友求,就寫了這個。香港比較粗糙,觀影有什么疑問可以評論區問我。指南
請注意,份務1、香港怎么來香港/怎么玩香港這種無關問題這里不負責解答(我來了兩年,觀影主題公園知名景點全都沒去,指南時間全用來看戲了);2、份務下文中有些鏈接需要科學上網,香港請不要問我“為什么打不開”和“怎么科學上網”,觀影謝謝。指南
一、份務確定你要看什么
在大陸找電影,香港基本上一個票務平臺可全流程一步到位(想看靠譜電影評價就再加個豆瓣)。觀影但據我所知,香港沒有能把全港所有電影上映信息全方位包羅并直接在平臺內購票的網站或系統,所以如果你沒有特定的觀影目標,不是專程為了某部電影而來,找電影這個環節會稍微有點麻煩。
這里介紹幾個我自己使用的平臺,供各位參考:
1. HK Movie(網站+APP)
香港電影上映情報,影評及全港戲院網上購票-Hong Kong Movie-香港電影?hkmovie6.com/

我用的最多的平臺,包含了絕大部分在港上映的電影信息,基本可以滿足影迷日常查片90%的需要。我最常用的功能是影片搜索(我不是很習慣港譯,有時候單看標題會完全不明白這到底是哪部片……查英文片名會方便點)和排片、票價查詢,其他功能諸如寫評價和“識電影”我并不怎么使用。
點進一部電影的條目,可以直接看到某日某影院該片的排片情況,票價、上映時間、余位信息都很清晰(偶爾會有不提供即時票價或余位信息的情況,不常見)。如果看中某部電影想要購票,平臺會轉向院線購票網站,按指示操作即可。
這個平臺還會顯示一些舞蹈、戲劇等作品的條目,但實際上這些節目也是以官攝錄像的形式在各大影院播出的,所以也算在電影之中,但票價比一般電影高一些。所以千萬看清楚,不要出“我為什么花了上百看的還是錄像”這種糗……
2. Movie Express(APP)
Movie Express - 一齊睇一齊傾?www.movieexpress.com.hk/info/

手機APP平臺,別人推薦的,但我沒怎么用過,感覺和HK Movie功能大同小異。有APP內購票賺積分的活動,但其實和HK Movie的購票流程無太大區別。偶爾來香港看次電影的旁友完全不必糾結于此。
3. CineFan/HKIFF 電影節發燒友/香港國際電影節官網
HKIFF Cine Fan 電影節發燒友?cinefan.com.hk/zh-hant/

在港看藝術片必須知道的好地方。CineFan是香港國際電影節(HKIFF)組織旗下的藝術片放映團體,常年舉辦各類主題放映活動,會員的票價會相對低些,對學生尤其友好。
有自己的手機APP“HKIFFS”,基本上和網站內容一樣,包括往期/近期節目、即將上映影片的場地和排片信息(最近在放英瑪伯曼,前段時間的赫爾佐格展映一口氣看得我眼淚掉下來)。購票部分委托給了城市售票網,我會在下面對其進行介紹(吐槽)。

4. Urban Tix 城市售票網
城市售票網 - 更新您的書簽?ticket.urbtix.hk/
Urb Tix,由于太難用而瘋狂招恨,但總是不得不用的Urb Tix。
這是個類似大麥網的綜合售票平臺,全港各類文娛活動都可在這“撲飛”(飛即是“票”的意思),電影只是其中比較小的一個區域。在網站或APP中點擊“節目”-“電影”,可以搜到各類電影活動及其排片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這里列出的各類活動在HK Movie等平臺上是搜不到的。上方第3條介紹的香港電影節及CineFan的電影放映應該都是獨家委托了這個平臺(偶爾還加上快達票)售票。
此外,城市網上也能搜到政府康文署和其他組織聯合舉辦的老港片或經典電影放映活動,場地通常安排在科學館、天文館、西灣河那邊的香港電影資料館(HK Film Archive)等公家設施,票價相對也會友好些(之前讓我愛上安杰伊·瓦伊達的“世界電影經典回顧2016”就是康文署在Archive搞的??上抢锏攸c比較偏,過去不方便。觀眾七成以上是老人和外國人,偶爾會有學生出沒)。
康文署電影節目官網:
電影節目辦事處 - 電影節目www.lcsd.gov.hk?www.lcsd.gov.hk/fp/zh_TW/web/fpo/programmes.html由于界面極不友好、登錄有謎之時間限制、高峰期無論如何都搶不到票等種種原因,城市售票網一直飽受我身邊小伙伴的差評。所幸電影不是演唱會這類大熱活動,即使需要搶票也大多不必搶破到頭破血流——以我的經驗,如果你提前做好規劃,即使是香港國際電影節這樣的大型活動,熱賣場次一開票就下手也基本不會買不到。所以要是感興趣,慢慢研究、慢慢使用、慢慢罵街就好。
我使用的查詢電影信息的平臺主要就是以上四個,除此之外還有快達票、WMOOV等平臺,我就不一一介紹了。
二、確定你要在哪看
香港影院遍地開花,Google地圖就近搜索或是一開始就確定要去某個影院都可以。
為了區分,這部分我會按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進行區分,盡管它們在實際運行中并不是完全互相獨立,而且有些電影很難被簡單粗暴劃歸到一邊。
1. 商業電影
香港主要播放商業電影的院線有UA、百老匯、MCL、嘉禾等等,多集中在熱鬧地區,個人感覺影院設施水平優于國內平均,票價也會相對貴一些(3D電影上百港幣真心小意思,和大陸大城市的高端影院差不多)。
但除了這些,香港也有一些歷史悠久,設施相對陳舊,影片上映也比較滯后的老影院,比如豪華、寶石戲院等等(類似臺灣的“二輪戲院”),里面各方面條件都會差一點,但是票價較低廉,能隨意自帶吃喝,氛圍寬松,有興趣也可以感受下。
2. 藝術電影
除了上面提過的CineFan和康文署電影活動,在香港看藝術片最佳去處就是百老匯旗下電影中心Cinematheque,地處油麻地居民區,毗鄰熱鬧的廟街,是我在香港去得最多的影院。除了大量的藝術電影放映和各種電影相關活動,影院還有自帶的周邊售賣、租/買碟區、書店和Kubrick咖啡廳,整體氛圍很不錯,我拐了不少盆友去參觀過(碟區的東西比Amazon貴,里面不能拍照)。

此外,星影匯Metroplex、The Grand、The Festival Grand等影院也會不定期選擇一些藝術電影放映(比如我去星影匯看過圣丹斯電影節展映),具體留意HK Movie或各家官網都能夠獲知。
三、確定你要怎么購票
1. 線上購票
如果你:希望早點做好安排、有無比想看又熱門難搶的場次要買、不介意手續費的話,選擇線上購票是比較合適的。這邊的主流習慣還是查完電影信息后去各大院線的官方網站或綜合售票網站進行購票,包括上面提過的城市售票網等等。
部分院線官網:
UA:
UA Cinemas?www.uacinemas.com.hk/chi/main
MCL:
MCL Cinema?www.mclcinema.com/Index.aspxBC:
首頁 - 百老匯院線?www.cinema.com.hk
嘉禾:
www.goldenharvest.com/?www.goldenharvest.com/這一步我的個人體驗一直不是很好,由于沒有支付寶或微信等普及的線上付款方式,這邊線上購票比大陸麻煩,信用卡信息我真的超級懶得一次次填,在票價外加收的購票手續費也比內地高一些(通常在10港幣左右)。
各家影院也都開設電話購票的服務,同樣要付手續費,我并沒有用過。
2. 線下購票
如果你:正好在影院附近、無所謂看什么or看不看、片不熱門、想省手續費的話,可以選擇線下購票。
HK各家影院常常會和不同銀行信用卡搞聯名活動,但是對偶爾過來看電影的朋友來說,一樣沒什么大差別。學生和老人會有優惠,殘疾人一般會有專門的位置。
四、影院規則和觀影禮儀
這部分和大陸看電影大同小異。
1、3D眼鏡需要額外購買,可以自帶(但一般沒人會自帶吧……雖然我會,但我很少看3D電影)。
2、不懂粵語的朋友注意看清是什么語種的配音及有沒有字幕,我和同學剛來HK不小心看了場粵語無字,直接變成聽力大考驗(CineFan的藝術電影會出現只有英字的情況)。
3、彩蛋應該都是完整的,很多熱門商業片因為時差關系甚至能比美國更早上映(這部分我都是聽別人說的,因為我很少看商業片)。
4、絕對不能盜攝盜錄,注意有分級,不要未成年去看18禁(雖然我也不知道有沒有人真的被查過,被查到會被告到爆吧)。
5、放完credit才會開燈,覺得精彩可在影片結束后鼓掌。
6、雖然原則上不該吃有響聲有異味的食物,但實際上好像并沒有那么嚴格。在一些比較posh比較高端的影院,觀眾一般會主動約束自己。但是在沒那么嚴格的影院,聞到食物氣味、聽到交談、有人看手機的情況還是會出現。不過小孩子似乎相對沒那么鬧(可能是因為我看的片基本遇到不到小孩),也不太會有人在電影院里打電話聊語音什么的。
7、有些影院開場準時,有些會播長一點的商業廣告,但也不太會超過開映時間的5-10分鐘。
8、覺得冷可以問服務員租毛毯(親測百老匯影院是可以的),盡量穿長袖或自帶外套。香港公共場合室內冷氣真的很足……謹防感冒。